
01
圆桌论坛:智慧医学影像设备赋能基层
联影智能 周翔博士
02
中国医学影像 AI 探路者
联影智能 沈定刚教授
03
2022 九州系列评选——惠在九州
「人工智能全面助力基层区域患者胸部疾病一扫多查」
联影智能 石峰博士团队
04
2022 九州系列评选——智在九州
「心脏“一站式”多模态智能辅助诊断研究与应用」
联影智能 吴迪嘉博士团队
05
AI 在神经影像方向的应用与研究分享
联影智能 吴迪嘉博士
06
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分享
联影智能 高耀宗博士
07
心脏多模态影像智能应用分享
联影智能北京研究院 钱真博士
08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学科研
联影智能 詹翊强博士
09
AI 技术在神经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吴劲松教授
10
AI 赋能 CTO 临床诊断与科研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佳胤教授
11
AI 一站式智能卒中应用分享
上海长海医院 陆建平教授
12
基于 CBCT 的牙和牙槽骨全自动勾画与临床应用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忠祥教授
13
人工智能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李跃华教授
联影智能联席 CEO 沈定刚教授作为对中国医学影像 AI 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产学研代表,获评「中国医学影像 AI 探路者」。
沈定刚教授指出,“ AI 技术经多年耕耘已达产业化临界点,而尖端科研成果只有落地、普惠大众才有真正意义。联影集团深耕医疗,深度理解行业,同时具有全维生态资源。依托集团优势和我们对医疗行业的洞察,联影智能以独特的创新策略,快速成长为能提供全栈全谱医疗 AI 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我们将不忘初心,推动学术界、医学界跟工业界更紧密地合作,做出更多全栈全谱的 AI 产品和技术,造福医生与患者。”
联影智能「人工智能全面助力基层区域患者胸部疾病一扫多查」案例荣膺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 AI 大会「惠在九州·破冰远航团队」。
联影智能研发副总裁石峰博士指出,“联影智能胸部一扫多查解决方案瞄准基层患者,建立了全球首个智慧健康管理移动中心,助力阅片时间节省 26% 、敏感度提升 33% ,该方案已落地全球超过 1000 家机构,基于该方案联影智能已发表超 50 篇相关文章,影响因子超 260 。我们相信,未来 AI 「全科医生」将助力全国医疗发展从大医疗向大健康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基层早筛难的痛点,联影智能胸部一扫多查解决方案以 CT 肺结节智能筛查系统为核心,推出多种落地基层的解决方案,赋能健康中国。
联影智能携手联影集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推出智慧健康管理移动车,借助移动化优势,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入千家万户,让基层民众不用来回奔波就能获得华西 AI 医生的「上门服务」。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作为宁波鄞州区医联体总院,下辖11家分院。医联体内统一使用联影智能胸部一扫多查系统完成阅片,帮助医生减少漏诊、误诊,节省大量阅片时间,同时诊断报告的质量将不受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水平影响,真正实现同质化管理。
联影智能CT肺结节智能筛查和随访系统以及CT非门控钙化积分智能分析系统目前已在全国多家体检机构落地使用,在辅助体检精准筛查的同时,只需一次胸部CT平扫便可输出具有科普意义的肺部健康和冠心病精准评估两份报告。
“实现精准分类和科学评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吴劲松教授
“让我们医生都感到非常惊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佳胤教授
“ 3 分钟内即能完成评估。”
——上海长海医院 陆建平教授
“大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基于 CBCT 图像的牙齿分割产品来自于联影智能的沈定刚老师团队。在传统治疗中,放射科医生通常花费两个半小时才能完成一套 CBCT 图像的牙齿标注。采用该系统后,医生可以直接获取系统自动勾划的牙齿标注并进行核对, 5 分钟即可完成一个病例,大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忠祥教授
“让AI将骨折检测速度提升 5 – 10 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李跃华教授
“共推前沿生命科技发展。”
“目前,联影智能在神经影像 AI 领域已经研发出了多款智能软件,全面赋能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脑肿瘤三大领域。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突破边界,一起进行更深远的产学研医协作,共同推动前沿生命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联影智能首席技术官 吴迪嘉博士
“让想法变为现实。”
“今年,我们和医院一起合作开发了 13 款应用,其中横跨了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学科,和医院合作发表了 111 篇论文,一起承担和参与了 24 项国家级的课题。未来,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医院一起挖掘医生的需求,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临床验证。”
——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 高耀宗博士
“服务好更多的医生。”
“联影智能在心脏多模态影像中均有布局, AI 技术在心脏多模态影像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希望我们的技术可以服务好更多的医生。”
——联影智能北京研究院 钱真博士
“AI for science!”
“在高质量的科研过程中,数据、算法、临床这三个要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科研平台打通了这三个要素之间的三座桥梁,把 AI 作为工具提供给科研研究者。在医学图像领域,希望我们的科研平台在 AI for science 上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联影智能首席运营官 詹翊强博士
© 2019 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