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列表 / 仁济医院心内科姜萌教授:通过医疗影像AI技术分析CMR,可助力医生精准鉴别心脏疾病
仁济医院心内科姜萌教授:通过医疗影像AI技术分析CMR,可助力医生精准鉴别心脏疾病
2025-03-31

心脏疾病种类繁多,且部分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难度大,因此医生常采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其中,心脏磁共振(CMR)作为无创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对临床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CMR影像分析较为复杂,临床应用范围受限,医疗影像AI技术成为赋能关键。

近日,在由放射之家和联影智能联合推出的《AI在心脏磁共振影像分析的应用与探索》云享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姜萌教授聚焦肥厚性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线上分享医疗影像AI辅助下的CMR影像分析,如何帮助临床医生精准鉴别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

肥厚性心肌疾病鉴别重要性

心肌肥厚不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还可能出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淀粉样变、法布里病等其他疾病中。尽管它们在心肌肥厚的特征上较为相似,但背后病因却各不相同。对病因的清晰界定对于确定后续治疗方案和预后极为关键。以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例,这两类疾病可能引发的后果和治疗方式各有不同。然而,当心肌增厚程度较为轻微时,两者有时则难以区分。因此,借助CMR医疗影像AI系统和心脏磁共振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变得不可或缺。

近年来,医疗影像AI在心脏磁共振领域常常被用于图像分类、分割以及自动化处理等任务。比如,针对缺血性、非缺血性、心衰和心肌炎等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AI对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室壁轮廓勾画非常精准,从心底到心尖逐层呈现。与具备长期临床经验的医生相比,AI的测定结果表现相当准确。

与此同时,AI还能智能生成各种临床所需的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心肌质量、心肌应变相关参数等,还能自动生成心功能各参数的全心牛眼图,同时展示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的运动轨迹和应变时间曲线,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以下三个病例将逐一展示在医疗影像AI的赋能下,联影智能MR心脏智能分析系统在临床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病例1

这位19岁男性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和2级高血压,被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AI分析该患者的心脏室壁厚度、最大室间隔和侧壁厚度在9-10mm范围内,心脏呈现基本对称性,与高血压心脏病的心脏表现相符。并且AI显示该患者的心肌各节段运动不规律,尽管射血分数正常,但是应变已经下降,建议对该患者早期干预,以保证患者后续应变的逐步恢复。此外,患者的T1 Mapping分析显示原生T1值为1300ms,数据整体偏高。这种定量测定即使在肾功能不全、不打造影剂的情况下也能揭示患者潜在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病例2

这位63岁男性患者因胸闷气急、活动后症状加重而就诊。AI分析该患者的室壁厚度约为14.5-15mm,且心尖侧壁厚度逐渐增加,这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不符。但是根据AI自动生成的牛眼图显示,临床推断其仍为肥厚型心肌病。此外,T1 Mapping显示原生T1值较高,而常规延迟强化(LGE)显示出心肌中层斑片状延迟强化,进一步支持了该MR心脏医疗影像AI系统的诊断。

病例3

通过AI自动勾勒出的图像结果显示,该患者的最大室壁厚度接近20mm,最厚的部位位于前间隔和下间隔,与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相符合。在医疗影像AI技术的辅助下,医生得以实现快速、自动化的测量,省去了以往标测一个病人所需要的20分钟的时间。该MR心脏医疗影像AI系统用一站式的服务就完成了这项工作,让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当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但实际上心脏肥厚疾病的类型多种多样,鉴别诊断的挑战巨大。医疗影像AI技术的出现为同质化检测和快速诊断提供了全新可能,有助于大幅降低漏诊、误诊风险。未来,也期待医疗影像AI技术能够在临床应用中释放更加多元的价值。

阅读 0
Copyright@2023 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1013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