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列表 / 联影智能医疗智能体多场景破局诊疗痛点,推动医疗场景智能化变革
联影智能医疗智能体多场景破局诊疗痛点,推动医疗场景智能化变革
2025-09-12

 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医疗AI已逐步从单点工具走向系统化、场景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医疗智能体的出现将有望将AI从聚焦单一环节的工具,转向以临床协同者定位融入诊疗场景。

 依托在医学影像和医疗AI领域多年的深耕积累,联影智能融合文本、影像、视觉、语音等多模态能力,构建起一套医疗垂域专属的大模型体系——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并推出多款医疗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协同运作,高效完成对临床任务的感知、决策与执行,推进医疗AI向着“共生医学”的方向迈进。

 医护端进化:从「工具集」到「协作者」

 联影智能放射智能体融合了影像、语音与文本大模型能力,实现“看、听、想、写”闭环——依托「元智」影像大模型,其“一扫多查”的功能可在「0标注」条件下,完成胸部CT 73种异常检出,平均准确度AUC超94%,并能直接输出媲美初年资医生的报告。

 依托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核医学智能体汇聚了其在文本、影像、混合三个大模型上的优势,从而具备「看」「想」「写」「查」的能力,核心解决核医学科“提速”与“提质”双重命题——将过去近1小时的PET/CT报告撰写时间压缩至十几分钟,让医生从繁重的文书工作中解脱,更多时间可以投入患者诊疗与临床决策。

 据相关调研显示,书写病历这类机械性工作往往占据医生近40%的时间。元智医疗语音与医疗文本大模型的协同正大幅降低这一“时间成本”。通过语音大模型与文本大模型的协同,一键生成多种类型医疗文书。例如,电子病历智能体可从问诊开始将医患语音对话转化为结构化病历,自动生成患者入院录、首次病程录、出院小结等医疗文书,大大提升医生病历书写的工作效率。目前,该智能体已经部署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心外科及心内科等临床科室,累计使用量数千例,工作效率提升75%,病历书写平均时长从20分钟缩减至5分钟。

 患者端进化:「答得懂」,更要「答得暖」

 联影智能客服智能体在「元智」文本与语音大模型的基础上,具备了医学语义理解与自然语言交互能力,能够7×24小时回应患者对疾病、检查流程等多方面的常见问题。

 用药指导智能体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结合处方、诊断信息和海量医学知识图谱,生成通俗易懂的用药说明。涵盖剂量、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多个要素,同时还可以主动提醒用药,不仅提升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药风险。

 随访智能体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可精准判断对话意图、结构化提取关键信息、精准匹配知识库问答,并通过自然流畅的对话与患者交流。

 管理端进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干预」

 质控管理智能体不仅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异常、触发预警,也可对历史数据进行系统回顾与趋势分析,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运营管理智能体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对设备使用率、运维状态、科室资源配置等关键指标的可视化监控与效益分析。不仅帮助管理者及时识别运营风险,还可支持运营策略优化和资源动态调整,实现精细化管理。

 2025年7月27日,联影智能研发副总裁曹晓欢博士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分论坛上指出在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医学和数字化医学后,现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共生医学”学正在开启。这些医疗智能体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与医疗系统深度交织、共同演化的共生力量。

 随着“共生医学”的持续深化,医疗智能体与人机共生的理念将进一步渗透到诊疗全流程,与医护人员、医疗体系形成相互赋能的生态。

阅读 0
Copyright@2023 United Imaging Intelligence.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1013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