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分论坛上,联影智能研发副总裁曹晓欢博士发表题为“医疗AI进化论:从辅助工具到共生伙伴”的主旨演讲——她梳理了医疗AI的演进历程,重点强调了医疗场景大模型从“广度”向“深度”、从“通用”向“专业”的转型路径。她详细描绘了医疗AI从“被动工具”向“主动伙伴”的转变过程;最终指出,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迅猛发展将加速推动医疗AI朝着“共生医学”的目标迈进。

爱因斯坦所言:“提出新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曹晓欢博士的发言不仅有着这份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也为技术落地指明了清晰路径。
在此之前,联影智能已深入探索医疗大模型领域,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以文本、影像、视觉、语音、混合五大模型构建起核心技术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上,诞生了多款医疗智能体,在医护、患者、管理三大端形成场景化应用。
医护端应用:医疗智能体深度融入诊疗,解放医护精力
放射智能体融合了「元智」影像、语音与文本大模型能力,依托数千万级医疗影像训练数据和数十万级精细标注数据,支持10余种影像模态,覆盖300余项影像分割任务,关键任务准确率超95%。通过文本监督图像理解,可在“0标注”下精准检测疾病——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实现胸部CT检出73种异常,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合作实现脑部MR检出32种病变,并自动生成诊断报告。
核医学智能体基于PET/CT多模态数据,自动分析多器官代谢状态并可视化标注,快速生成专业诊断建议,大幅缩短报告撰写时间,同时提升核医学技术在基层的可及性。
电子病历智能体可自动生成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个科室累计调用超6000次,文书采纳率93%,将医生书写时间从20分钟缩至5分钟;还能将医患对话转为结构化文本,直接接入EMR系统。
患者端应用:医疗智能体打造有温度的就医陪伴
客服智能体依托了「元智」文本与语音大模型,7×24小时响应患者关于疾病、检查流程等问题,支持上下文记忆与多轮对话,可通过学习真实对话数据补全知识库,提升回答准确性。
用药指导智能体可识别患者病历、检查结果与用药信息,结合医学知识图谱生成通俗用药说明(含剂量、时间、注意事项等),主动提醒用药,提升用药依从性并降低风险。
随访智能体可精准判断对话意图、提取关键信息,通过自然交流提供慢性病复诊提醒、健康宣教等服务,动态更新患者画像,辅助长期健康管理。
管理端应用:医疗智能体推动医院精细化运营转型
质控管理智能体围绕医疗质量核心指标,对影像质量、诊断报告、病历、处方等全流程实时质控,秒级反馈错误、识别危急值,还可回顾历史数据做趋势分析。
运营管理智能体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警故障,分析设备使用率与效益,助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院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这些医疗智能体的落地不仅让AI的价值落地于每一个临床细节,更以场景化的深度渗透,加速兑现“共生医学”目标。未来,随着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持续交融,医疗智能体将进一步重塑人机协作模式,为更普惠、高效的医疗服务发展注入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