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受到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性影响,患者不得不面对漫长的诊疗等待时间,医护人员也需要频繁处理复杂的检验报告、分析病情症状,导致了双方的就诊体验和工作效率均难以提升。
而医疗AI智能体的出现,为突破这些行业难点提供了新路径。以联影智能自研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中孕育而出的十余款医疗AI智能体为例——这些智能体依托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多模态融合的强大能力,协同完成对临床任务的感知、决策与执行。
联影智能的医疗AI智能体,可按其功能和应用场景大致分为三类:医护端、患者端和管理端。

医护端——理解医生的语言
联影智能面对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悉心研发了多款医疗AI智能体,如放射智能体、核医学智能体、电子病历智能体等。
以电子病历智能体为例。联影智能自2024年起,便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达成了深度合作,针对临床医生病历书写痛点共研电子病历书写智能助手,并且该智能体已于2024年10月份在中山医院呼吸内科投入应用。
截至目前,电子病历智能体已部署至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心外科、心内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累计使用数千例,平均工作效率提升75%。
对于医护而言,医疗AI智能体正在成为提升诊疗效能的得力助手,将医护从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高价值的临床决策。

患者端——感知患者的需求
联影智能针对患者端的就医、用药、健康管理等实际需求,针对性推出多款医疗AI智能体作为解决方案。
其中,客服智能体是中山医院与联影智能共同研发的「有爱小山-智能客服」,依托「元智」文本与语音大模型,具备医学语义理解及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可7×24小时回应患者关于疾病、检查流程等常见问题。「有爱小山-智能客服」已于2025年年初正式上线中山医院官方电话、微信官方小程序双渠道,并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获批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算法备案。
此外还有用药指导智能体和随访智能体,在患者就医后为患者提供即时、稳定的长期用药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管理端——协助管理者高效运营
联影智能质控管理智能体是目前业界唯一实现「检查-诊断-报告」闭环的AI一站式质控应用,包含影像质控和报告质控,能够从源头提升影像质量、自动识别报告文书中的常见错误、智能提示并上报15种危急病种,符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4年版质控指南。
运营管理智能体可以协助管理者进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智能预警和故障的推测,也可以进行设备运营效益的分析。

从联影智能诸多医疗AI智能体的应用表现中不难看出,联影智能正推动医疗AI从「工具」转变为「伙伴」,赋予医疗AI智能体超强的自进化、多模态、自适应能力,使智能体之间能够相互联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协同,以群体智能满足全院级数智化建设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