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AI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已深度赋能金融、制造等众多行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但在医疗领域,行业的专业性与严肃性却让通用大模型“水土不服”——医疗场景的复杂性远超通用大模型能力,所以易产生「幻觉」导致误诊误判,影响到患者健康甚至安全。面对这一行业痛点,AI医疗公司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呢?
以联影智能为代表的头部公司率先探索破局路径。当前,联影智能的破局方案已落地见效。2025年4月,其重磅推出的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由文本、影像、视觉、语音、混合五个大模型组成,构成面向医疗全场景的「认知中枢」。依托这一大模型底座,10余款uAI「元智」医疗智能体已然同步面世,并逐渐投入临床应用,目前相关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4000余家医疗机构,让AI技术真正走进诊疗一线。
而联影智能能在医疗AI赛道确立领航地位,核心支撑之一在于其由海内外顶尖医疗AI人才组建的专家团队。作为团队的核心领航者,联影智能联席CEO沈定刚教授不仅带领团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在学术领域更是收获全球广泛认可。
迄今为止,沈教授已斩获IEEE Fellow、AIMBE Fellow、IAPR Fellow、MICCAI Fellow、ISMRM Fellow及IAMBE Fellow等多项国际顶级学术荣誉;2025年6月,沈教授入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新增会士名单;同年9月,沈教授更荣膺MICCAI Enduring Impact Award(EIA)持久影响力奖——这一奖项设立17年来,沈教授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学者。

此外,沈定刚教授的学术成果亦堪称行业标杆:截至目前,沈教授已发表SCI论文760篇,H因子达162,被引超10万次,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华人学者中排名第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沈教授的推动下,近二十年中国学者在MICCAI的论文占比,从早期的2%~3%大幅提升至如今的48.7%,增长逾20倍,高居全球榜首,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11.5%)与第三名的德国(6.4%),为中国医疗AI学术实力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行业仍在探索“AI医疗公司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时,联影智能早已通过实践给出了清晰答案:以垂域医疗大模型破解技术痛点,以顶尖人才筑牢创新根基。秉持“让医疗人工智能普惠普及”的使命,联影智能也将长期坚持AI医疗领域的深耕,让更多人享受到AI医疗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