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进步,需要让技术听懂临床的需求、看懂生命的信号。”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对医疗智能化的洞察,正被医疗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不断印证。
如今,在临床实践中,从辅助医护人员提升诊疗效率,到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的健康服务,医疗AI大模型正逐步成为连接技术与临床的重要桥梁。联影智能最新发布的「元智」医疗AI大模型涵盖语音、视觉、文本、影像、以及更高难度的混合模态五大“底座”大模型,其模型性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语音与视觉大模型实现突破,支持复杂医疗场景
「元智」医疗语音大模型经过丰富的医疗场景语料训练,即便在嘈杂环境、复杂对话中,大模型仍能精准识别科室、检查、药品和疾病症状等专业术语,支持多人同时对话场景下的身份识别;「元智」视觉大模型则全能覆盖4D建模、4D高速电影级渲染、医疗视频生成、人体重建等全视觉能力场景,在内镜影像、医疗视频理解等多项任务中达业内SOTA模型(State-of-the-Art,现存最优模型)水平。
文本大模型落地临床,提升病历书写效率
其中,在联影「元智」医疗文本大模型方面,联影智能早在2024年便携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创新研发「有爱小山-电子病历书写智能助手」,于2024年底在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启动试点。
该文本大模型已正式进入临床实践超1年。临床数据显示,该系统将医生平均病历书写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效率提升75%,累计辅助完成近千余份入院病历,临床匹配度获得医生高度认可。2025年,联影智能文本大模型已全面升级,为医疗AI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影像大模型覆盖多模态任务,数据规模驱动性能提升
医学影像能力一直是联影强势引领的优势所在,「元智」医疗影像大模型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能支持10+影像模态、超过300种影像分割任务,性能表现优异,且在关键任务中精准度超95%,全能领航医疗影像大模型赛道。

站在2025年的节点,联影智能成功完成A轮融资,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此次融资的成功完成,为联影智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的双线提速。技术方面,联影智能将进一步加大在医疗AI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加速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创新与应用拓展,推动医疗智能化水平迈向新阶段。